长跑为什么使人上瘾

  有没有听说过长跑会让人“上瘾”?在跑了很久之后突然体验到一种“奇妙的感觉”,没有焦虑和疼痛,内心愉悦安宁?这些人其实并没有夸张,那种有些神秘的感觉就是大名鼎鼎的“Runner's high”。


20151013091951790328.jpg


 

    几十年来,人们普遍认为这一现象的本质是运动造成的血液中内啡肽(endorphins)水平升高,而内啡肽能提振情绪,让人心情愉悦。这就是“Runner's high”的化学本质吗?


    不全是。最近,以德国海德尔堡大学的科学家为首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了“Runner's high”新的分子机理。他们在《PNAS》刊文证明大脑的内源性大麻素(endocannabinoid)系统对“Runner's high”的产生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需要多说一句,大麻让人上瘾的主要成分Δ9四氢大麻酚(THC),作用对象也正是这一系统。(忍不住吐槽的小编:房某名、柯某东干嘛还要抽大麻啊,跑个一二十公里,又健身,又一样High,还不被抓,多好。看看,没学化学多可悲~~

 

    这个发现来自于该团队对内啡肽机制的质疑,因为他们观察到内啡呔并不能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。另外,在长跑后,人的血液中有另一种脂溶性的内源性大麻素花生四烯酸乙醇胺(anandamide)的水平也会显著升高,而且这种物质可以通过血脑屏障。


    为了研究内源性大麻素如何在“Runner's high”中起作用,该研究团队让一群小鼠熟悉并习惯于在运动轮上定期长跑;然后把这些小鼠分成两组:一组跑5个小时,而另一组什么也不用做;5小时的锻炼结束后,该团队用“明-暗箱(dark-light box)”的方法来评估这些小鼠的焦虑程度(小鼠从明亮的区域躲藏到黑暗区域的频率),用“热板法(hot plate test)”来评估小鼠对疼痛的耐受性(小鼠在加热发烫的盘子上,出现跳跃或舔爪子的时间)。试验结果表明,经过运动的小鼠,其焦虑程度比未运动的小鼠明显低得多,而且对疼痛的耐受性也明显提高。

 


    这个团队随后对小鼠分别使用了内源性大麻素和内啡呔的拮抗剂,以抑制它们对身体的影响,然后进行了同样的试验。结果表明,使内啡肽拮抗剂对结果没有显著影响,而使用了内源性大麻素拮抗剂的小鼠在跑了几个小时之后,其焦虑程度和疼痛耐受性却并未得到改善。此外,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使小鼠体内缺乏内源性大麻素受体(cannabinoid receptor 1),与对小鼠使用内源性大麻素拮抗剂有同样的结果。这说明,内源性大麻素和内源性大麻素受体对小鼠的“Runner's high”都十分关键。


    该小组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内源性大麻素(如花生四烯酸乙醇胺)是长跑使人上瘾的重要因素。“作者们完整地描述了该神经奖励机制,揭示了锻炼怎么改善心理状态和对疼痛的敏感性。”亚利桑那大学的大脑进化和锻炼专家David A. Raichlen说。


    不过,该研究团队也指出,“Runner's high”的一个重要特征“镇静(sedation)”与这一机制无关,而另一个重要特征“愉悦(Euphoria)”无法使用小鼠模型来评估。


    当下一次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晒长跑的图片或运动轨迹时,请相信他(她)们说的感觉是真实的,然后顺便给他们科普一下这种奇妙感觉的化学本质